身穿工作服,半蹲在地上,手中的焊枪轻轻一点,飞起一片璀璨的焊花……这是同信能源焊接技师刘松林为焊工考试学员指导演示焊接作业时的场景。
“焊枪和焊条,好比裁缝手中的针和线,‘巧裁缝’才能焊得‘天衣无缝’,只有像裁缝一样,认真焊好每一道焊缝,才能成为一个好焊工。”刘松林说。
在日常工作中他也是这么做的。他立足岗位、兢兢业业,用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展示了一名新时代技术工人的工匠精神。
1998年,刘松林从商丘市机械电子技校毕业后,入职一家大型国企,从事焊工工作。电焊工是工作环境差、强度高、压力大的群体。冬天,受条件限制,只能躺在冰冷的钢板上作业,散落的火苗烧透衣服;夏天现场操作温度高达五六十度,也得穿上厚厚的工作服遮挡高温辐射,当焊接完已经汗如雨下,累得站不起来。
苦和累对刘松林来说都算不了什么,因为他的志向是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刘松林虚心向师傅请教,苦练基本功,平焊、横焊、立焊,每个位置反复练;传统焊、氩弧焊、气保焊,每种技术反复学;为了练习手的平稳度,飞溅的焊花落在手臂上烫起水泡,火花溅在脖子和手上,即使疼得咬牙,他的双手也没有一丝颤抖。他告诉自己,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焊接能手,就必须要“脱几层皮”才行,这些都是电焊工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
靠着吃苦耐劳和勇于钻研、大胆创新的精神,刘松林从一名普通工人,一步步成长为一名高级焊工 。他本人也先后荣获2004年度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焊工第13名、2005年度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焊工优秀奖、2006年河南省焊接技术比武优秀奖、大型国企焊工比武第一名,2001年5月考取国家级焊工裁判员资格。
“敢为人先,敢于担当”是刘松林一直信守的准则。 一家电厂汽轮机叶片开裂,更换一片要两万多元,而叶片焊接是行业内较为困难的作业,精度误差要求不得超过3微米。刘松林又一次迎难而上,成功攻克难关,解决了大型汽轮机叶片焊接难题。
后来,他就职的那家国企因经营困难,面临破产,他和几个工友辞职南下打工,既饱尝了四处漂泊的艰辛,也使自己的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
打工期间他先后在广东东莞从事过精密模具焊接、高压管道焊接。还创下过一根焊条,挣1500元传奇,并在同事间传为美谈。
2009年,他在山东寿光打工,一家化工厂设备的稀土球铁外壳破损,找了许多焊工都焊不了。老板慕名找到刘松林,请他帮忙,并开出高价。刘松林来到现场后,采用热处理,局部保温、调整焊接顺序等工艺,用1个多小时,顺利完成了20公分长的焊缝焊接,老板不但如约给了1500元钱,还在一家大饭店请他吃饭。让他再次感受到好技术受到的尊重。
2019年,刘松林入职同信能源。负责焊考委筹建和考务工作。来到同信,他如鱼得水,不但技术有了用武之地,而且还带出了一批技术能手,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撑。他到焊考委后,公司交给他11个焊工,让他集中培训。接到任务后,刘松林结合实际,制定不同教学方案,“手把手”传授焊接方法。经过短期强化培训,有8个取得了压力焊工证,为公司培养了急需人才。
近几年,在他的主持下,焊考委共举办7期焊接考试,有270多名焊工顺利通过取证,考试合格率在全市多个考点名列前茅,受到考生们的称赞。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刘松林正依托同信焊考委这个大平台,以工匠情怀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的焊工人才。他说,传授技术,培养人才是我不懈地追求,今后,要争取为公司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技术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