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大于天,即使强调再三,各种事故还是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还是安全生产中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折射出企业管理的疏忽,落实不到位。
行动决定效果,安全生产关键要落到实处。
回顾那些安全管理长周期的企业,无论是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还是安全典型经验做法的总结,无不是落实到位、执行不打折扣,有着“落实不到位就是最大的安全隐患”的统一共识。
俗语说,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企业抓安全生产,要做到“实”字当先。
要不断强化全员安全责任意识,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责任传递到岗、细化到人,通过考核奖惩实行问责与激励并重,以责任落实推动制度落实、整改落实,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把安全当成分内事,履职尽责,严格按标准作业,遇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从而有效防范风险,实现安全生产。
员工的执行力,直接关系着措施的落实、安全的实现。
企业抓安全生产,就需要提高员工的执行力。
一方面是提高员工的安全能力,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培养他们良好的安全行为和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习惯,平时在安全检查和日常巡检中严字当头,发现问题一查到底,挖掘隐患根源,构建起员工队伍自保互保和联保网络。
另一方面,加大执行的力度,强化制度执行刚性原则,严格作业过程中的岗位安全行为管理,狠反“三违”,令行禁止,安排的工作和部署的重点必须有反应、有落实、有答复、有结果,在行动中培养执行力,让安全管理成绩最终体现在执行效果中。
安全事故猛于虎。
落实到位、严格执行,不仅是认真的态度和踏实的作风,更是对自己、为他人、为企业负责的永久行为,只有贯穿各个环节,落实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才能有效确保安全生产。
每谈及安全生产,都会说习惯性“三违”禁而不止。的确,大多数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违章作业。每提及整改措施,便要高谈阔论杜绝违章、安全为天、安全一票否决等等。现象很明显,那么问题根源在哪里?如何改进?关键还是在于人的思想转变和安全意识的提升。
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谈安全,那么安全是什么?简单的诠释就是合理地辨识出风险,预知风险,从而控制风险,把危险系数控制到最低。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过马路的时候,短短的几十秒就包含整个辨识、评价和控制过程。《论语·公冶长》讲到: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意思是说季文子每件事思考三次才行动。孔子听闻这件事,说:再借鉴以往的经验就可以了。
“三思而行”,一思就是“现在的状态是不是安全的”“在做的工作有什么风险”“干这项工作标准是什么”等等问题,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就是要清楚作为企业员工肩负的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做到有尺度、有标准,有规则意识,有底线和原则,要时刻把自己放在一个“安全的位置”。换个角度来讲,无论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涉及到安全事件,都要从涉事者本人谈起,因为针对现场工作出现问题要先确保人身安全,核心是人。
二思安全准则和工作规程。安全的各项标准和规章制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血泪的教训,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无条件遵守,一丝一毫的违背都可能酿成大祸。不少违章的人在现身说法讲述事故发生经过时常会说到一句话:如果没有那一下违章操作,如果没有那一次违章行为……但是安全生产没有“如果”,不能拿生命去博弈。每次操作、每次检修就是一次次对安全生产的考验,只有按章行事才能避险而胜,侥幸心理和冒险蛮干的想法万万要不得,因为危险的想法付诸实践其结果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作为企业员工严格履行各项安全责任,既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三思如何提高个人的安全意识,首当其冲便是安全学习。安全方面的学习不能时紧时松,要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只有天天讲、月月学,才能使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把实际生产中的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事故都是在不经意的一瞬间发生的,企业员工在学习事故案例的同时,要实实在在吸取经验教训。安全生产过程中,思想稍有走神都有可能为安全埋下隐患,这就要求企业对大家的安全教育要贯穿生产始终。从班前会到实际生产过程再到班后会,每一项每一步都要把安全生产理念、安全检修规程贯穿其中。为什么要安全、安全为了什么,员工要牢记其中要义。
安全是每一个员工的期望,同时也需要企业每一个员工共同努力。无论身处何方,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对安全心存敬畏、三思而行,这样,收获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安全、也是员工个人的安宁与幸福。